深学 2025-11-14
11月12日-14日,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幼儿美术》杂志主办“第五届中国幼儿美育年会暨美育实践高研班”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盛大启幕,这也是该年会首次落地深圳。
本届年会以“赋能·融合·创生:AI时代幼儿美育的思考与实践”为主题,汇聚国内外顶尖学者与艺术家,一线教育工作者及行业代表200余人齐聚鹏城,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幼儿美育的创新路径,推动幼儿美育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升级。开幕式由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附属幼儿园、深北莫托育中心负责人孙云霞主持。

孙云霞

在三天的学术盛宴里,与会者围绕多项议题展开深度分享。从宏观的“文化遗产时代”与“AI未来”的思辨,到中观的“生态智慧”与“国际视野”的借鉴,再到微观的“绘本课”“协同育人”“情绪管理”“亲子陪伴”与“课堂实践”的探索,涵盖学术引领、专题论坛、实践观摩与大湾区美育浸润体验,力求从多维度回应AI时代幼儿美育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经理赖雪梅,深圳美术家协会主席、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艺术中心中方负责人陈湘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总顾问卢鸿鸣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赖雪梅致辞时,深入阐释国家“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战略部署,强调人民美术出版社在新时代美育工作中的使命担当。她表示,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其创新基因与美育年会的探索精神高度契合,期待在此搭建更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助力中国幼儿美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陈湘波从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视角出发,结合深北莫附属幼儿园生动实践,“环境即教育,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让美育融入每个角落。同时他也指出“AI不仅是工具,更是创意新伙伴”,AI技术激发了孩子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创造”,实现科技与美育的有机共生。
卢鸿鸣在发言中指出,教育是“慢”的艺术,美育是“润”的过程,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应坚守“育人”初心。他表示,深北莫基础教育集团秉持“砥德砺才”理念,将美育融入课程体系与环境构建,致力于培养具有审美素养、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的下一代。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乔晓光,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中国项目负责人郝和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边霞,中国儿童歌舞学会副会长、北京视情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巨河,中国陶协常务理事、河南省雕塑学会秘书长霍筱剑,著名绘本创作者、2018年入围国际安徒生奖五人短名单熊亮分别带来主题演讲。

乔晓光
乔晓光教授在《文化遗产时代的儿童心手实践及其民族美育“润心”意义》的报告中,从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化遗产谈起,他表示,儿童期是文化代际传递中的“种子期”,且人工智能和非遗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人工智能为非遗的保护、抢救、记录、推广、传播带来了无限可能和极大的技术支撑,人工智能时代对非遗传承和儿童成长而言都是非常好的时代。

郝和平
郝和平在《AI与未来:科技赋能下的幼儿美育思考》的分享中提出,在这个图像爆炸的时代,AI不是要取代美术,而是提醒我们回到教育的本质——美的体验,而幼儿美育是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道,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培育人类独特性的关键场域,幼儿美育有独特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边霞带来《基于生态智慧的幼儿美育》的深邃思考,熊亮结合自己的创作带来《绘本课,另一种思考方式》的分享,让与会者从创作者的角度重新认识绘本。与会者还围绕幼儿园的剧宇宙、国际视野下的托幼一体化美育实践、幼儿教师情绪的管理、AI美育时代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与艺术疗愈等议题进行专题研修。

边霞

熊亮
本届年会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美育理念落地转化的孵化器。它标志着中国幼儿美育在内容构建、师资培养与科技融合方面迈出坚实一步,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美育之城”提供了实践范本。

人民美术出版社《幼儿美术》杂志主编张茜琳,《早期教育》杂志原主编、幼儿美术杂志创刊顾问之一程晓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常务副总校长皮爱民,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条件保障部部长高英,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谭旭,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体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黄宏武,深圳实验幼儿园首任园长、原中国学前教育教研会常务理事王琪琪,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部部长单欣欣,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幼教教研员黄瑾,广东省学龄前教育研究院院长罗良斌,陶瓷新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辛莉等30多位领导与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记者 刘丽
通讯员 周锡梅 殷已晴
深学编辑李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