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寻访者”到“接棒人”,深职大崇理书院“行走的思政课”让红色基因燃动青春

校园  2025-05-14

5月8日至11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深职大”)崇理书院“行走的思政课”红色研学团再启新程。由20名师生组成的研学团队以“铭记抗战历史,走好新时代奋斗之路”为主题,深入广西桂林、南宁两地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活动。

此次研学是继前三季成功走访上海、嘉兴、西安、延安、于都、瑞金等革命圣地后,崇理书院精心组织的第四次红色研学实践活动,通过实地探访革命遗址、重温抗战历史,引导师生在行走中感悟红色精神,在实践中传承革命薪火。

0514_3

5月8日,崇理书院“行走的思政课”研学团出征仪式在红色书苑举行,电信学院党委书记陈永力带来《抱定必胜信念,勇于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微党课,鼓励师生们学思践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

据悉,本次红色研学以“抗战精神”为主线,包括“勿忘国耻”“救亡图存”“强国有我”三部分内容。团队进行了两个月的精心筹备,通过文献研读、资料收集、路线规划等工作,完成了研学方案和课程设计,形成文字笔记10余万字,并汇编成研学手册。

“‘行走的思政课’是学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载体,希望青年学子在革命故地‘用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感悟精神’,将抗战精神转化为科技报国的行动力。”电信学院党委副书记齐轶丹鼓励同学把握本次红色研学机会,走好新时代奋斗之路。

研学团先后来到了红军突破湘江烈士纪念馆、七星公园烈士纪念碑、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等重要红色教育基地,用脚步丈量革命热土,以热忱感悟英烈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探寻民族救亡与复兴的精神密码。

0514_1

在庄严肃穆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研学团沿着寓意深远的“初心路”拾级而上。团员郑禹圻在纪念碑前化身红色讲解员,结合浮雕生动讲述革命历史:“湘江战役后仅一年,《八一宣言》就吹响了全民族抗战的号角,长征精神化作救亡图存的火种——这正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大势、引领时代潮流的生动写照!”

5月10日清晨,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陆平受邀主持七星公园烈士纪念碑献花仪式。“当年投笔从戎、以身殉国的学生军将士,牺牲时平均年龄不过二十韶华,与在座诸君年纪相仿。”陆平在纪念碑前深情追忆,声音铿锵有力,“历史从来不是冰冷的年表,而是由无数热血青年的选择与牺牲铸就。同学们要铭记:真理永远在剑锋之上闪耀,和平始终在导弹射程之内守护。”这番掷地有声的讲话,让在场师生无不为之动容。

在随后的研讨环节,陆平引领研学团成员围绕“科技强国”与“自立自强”展开深入探讨。学生党员彭晓丹坚定地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誓要扛起科技报国的重任,全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唯有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方能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让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繁荣永续长存。”

在这场跨越时空的红色之旅中,研学团成员既是学习者,更是讲述者。在庄严肃穆的英雄纪念碑前,96岁高龄的抗战老兵伍声贤被青年学子真挚的讲述所吸引,驻足聆听。临别之际,老人眼含热泪,向同学们竖起大拇指,这无声的赞许成为对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最好见证。

0514_2

据悉,深职大崇理学院“行走的思政课”红色研学项目自2022年启动以来,经过四年的深耕细作,已成功打造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实践育人品牌。该项目以“理论筑基—实践探径—机制护航”三维育人体系为支撑,创新构建“学—行—研—悟”四位一体的闭环培养机制,实现了思政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推进。

截至目前,该项目足迹已遍及浙江、陕西、江西、广西四省区,累计行程超过4000公里,惠及学生3000余人次。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学习、沉浸式的实地践履、深入性的课题研究和创新性的成果转化,成功将红色文化基因深度融入育人全过程,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实践育人新路径,不仅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形式与内涵,更通过“行走课堂”的方式,让红色教育真正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

记者 程玉珂

通讯员 蒋嘉嘉

深学编辑李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