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 2025-04-30
4月24日至25日,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党委积极响应“两翼理论”号召,在“双百行动”驻陆丰市服务队的组织下,在驻甲西镇帮扶工作队的协助下,组织臻工创新党支部师生实践团(以下简称深大机电学院实践团)一行赴广东省陆丰市蛟溪村、双塘村开展“双百行动”,通过技术帮扶、科学普及、心理辅导与爱心捐赠,为农业产业注入科技动能,为青少年播撒科学火种,以高校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自动灌溉激发崭新动能,科学技术助力农业转型
4月24日,深大机电学院实践团的农业自动灌溉项目在陆丰市博美镇蛟溪村的“荔枝-石斛复合农业自动灌溉项目”正式落地。
作为当地重要产业,荔枝和石斛复合种植的农业模式长期受困于人工灌溉效率低下的难题。荔枝对于水量的需求较少,而生长于荔枝树干之上的石斛需要每日浇灌且对于水量十分敏感。在传统的灌溉方式下,想均匀浇灌石斛是个颇有难度的技术活。村民反映,他们种植的石斛常常会因浇水量不足而枯萎,或因浇水量过多而根系发烂。
针对灌溉不均的痛点,深大机电学院实践团专门研发了一套智能传感系统。该系统由太阳能光伏板提供电力,基于物联网技术,利用雨量传感器实时监测降雨情况以及流量计统计灌溉水量。同时,实践团对灌溉水管进行配套改造,根据荔枝树的形状和石斛生长情况,个性化布置喷嘴数量和位置,再通过调节喷嘴的松紧程度控制出水量,实现自动化、精细化、智能化灌溉,为陆丰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深大方案”。
项目主要负责人赵盛宇、刘东桦现场演示了系统运行:农户通过手机连接控制系统的WIFI模块,访问团队自主开发的网页端,可随时随地修改灌溉的水量与频次。当果园的区域内出现降雨时,农户轻点屏幕即可关闭阀门。这种“天工人代”的精准调控,实现了“晴天补灌、雨天停灌、按需微灌”的精细化作业。实践团队长卓永就表示,实践团还将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坚持“调研-研发-落地-迭代”四环节有机衔接,持续改进技术方案,利用大数据和可视化等技术,实现果园数据一掌通,“一块屏”管千亩田,以数字赋能释放增效潜能。
趣味科普点燃科学梦想,科学文化赋能乡村教育
在陆丰市甲西镇双塘小学,深大机电学院实践团举办了“超快与超冷”与“如何制造酷炫的智能车”两场“科趣乡行”专题科普。
国家优青、深圳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副院长、臻工创新党支部书记马将教授以金属玻璃材料为切入点,通过“无风起浪”“寂静沸腾”和“液氮奇境”等趣味实验,展示了超声振动以及液氮深冷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生动诠释加工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奥秘。
队员许捷成则展示了支部指导的俱乐部学生自主设计的智能车,引导学生动手操控车辆,体验自动控制技术魅力。针对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需求,队员黄倍清带领设计“情绪切片计划”心理课,通过对视挑战、表情大挑战和制作情绪切片等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学会识别和表达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坚持文化铸魂,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实践团代表学院向双塘小学捐赠科普、心理、文学等读物共305册。学院以“双百行动”为纽带,以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为两翼,构建“科普教育+技术帮扶+心理关怀”三位一体服务模式,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记者 程玉珂
通讯员 卓永就 吴俊敏
深学编辑李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