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流促共识!罗湖区举行粤港澳姊妹学校交流工作总结会

原创各区教育要闻  2021-12-31

12月30日,罗湖区粤港澳姊妹学校交流工作总结会在罗湖区教科院举行,罗湖区首批8所粤港澳姊妹合作实验学校进行成果汇报。相关部门专家就各试验学校的工作进行点评并给出下一步工作的指导建议。

%e5%b1%8f%e5%b9%95%e5%bf%ab%e7%85%a7-2021-12-31-%e4%b8%8b%e5%8d%884-18-53

深圳市教育局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处处长李雅萍、市教育局办公室二级调研员黄菊英、区委统战部台港澳科长周文干、罗湖区教科院副院长荆志强等领导出席活动。罗湖区教科院粤港澳教育研究部主任高红妹主持会议。

打造三地学校”课题+活动“合作模式

现场,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锦田小学、红桂小学、红岭小学、南湖小学、罗湖小学、莲南小学、碧波小学8所试验学校汇报了“粤港澳姊妹学校交流工作、手牵手向前走活动开展情况、粤港澳姊妹学校专项课题开展情况、典型案例做法、好人好事、存在困难和未来打算”六方面的工作。

8所学校根据各自学校的特色与港澳姊妹校的情况相结合开发了相应的创客课程以及活动。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通过构建鱼菜共生系统探究课程,让三地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地跨学科学习合作。锦田小学结合学校新生活教育试验,与缔结姊妹学校积极开展粤港澳项目工作。通过规划课题的指引,线上线下交流的方式,致力研究粤港澳姊妹学校的新生活课程模式。红桂小学以信息化为项目合作方向,开展了面向全体教师的融入信息技术手段的粤港澳姊妹学校培训活动,为进一步促进两地开展更加深度的合作做好教师层面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准备。红岭小学以“多元校本课程体系”课题研究项目为链接,通过同上一堂爱国主义课等活动,加强三地学校互通互融,增强家国情怀。

wechatimg2370

南湖小学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家校社共育研究,针对小学生家校社合作现状对粤港姊妹学校进行网络采访、了解调查、总结各校家校社共育现状和模式;优化家校社网络沟通平台功能,探索家长会形式多样化。罗湖小学结合自身特色,以《粤港澳姊妹学校雷锋德育课程研究》作为课题研究,以特色德育课程打通粤港澳姊妹学校,带动区域消减彼此文化隔阂,同时推进落实粤港“一课两讲”网上交流计划在深港两地学校积极开展。莲南小学以诗词作为切入点,在“2021粤港澳姊妹学校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深圳)”活动中与港澳学校共同编排作品《诗经·秦风·无衣》荣获三等奖。将诗教与美育、体育、德育相结合,构筑起“沉浸式”的诗教课程。碧波小学学校积极推进《粤港澳姊妹学校财经素养教育研究》课题,以财商课程为平台,让三地师生共同学习交流财经素养教育。并通过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财商素养。

专家指引将三地学校合作引入深层探索

8所试验学校的工作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荆志强表示,8所试验学校都结合自己学校办学特色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姊妹学校交流工作,立了姊妹学校专项课题,使得三地学校的交流比较聚焦、深入和系统,取得很好效果。希望各所学校根据建议梳理总结经验,做好明年交流活动计划。

现场的专家们也就8所学校的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专家们一致认为,所学校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元,既有理论也有实践,同时还结合了学校的自身特色。专项课题的设立对于各校的科研能力、校际活动的看展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通过“手牵手 向前走——深港青少年携手成长计划”等活动加强了三地学生文化交流的作用。不仅培养了师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增强了港澳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e5%b1%8f%e5%b9%95%e5%bf%ab%e7%85%a7-2021-12-31-%e4%b8%8b%e5%8d%884-18-23

黄菊英表示,表示从现场工作汇报中看到了新时代深圳与港澳姊妹学校交流工作的变化、发展与创新,希望深圳的学校可以利用区位优势,通过多元形式加强粤港澳师生交流,增强港澳师生对祖国的认同感。李雅萍通过“四有”总结了罗湖区姊妹学校交流工作,她认为这项工作是“有规划、有专人、有实践、有成效”的。她希望罗湖区今后在增加交流活动的广度,让更多的公民办学校和中学都能参与其中。尤其是是要加强学生互动的深度,要及时归纳总结经验,启动辐射和带动作用。

%e5%b1%8f%e5%b9%95%e5%bf%ab%e7%85%a7-2021-12-31-%e4%b8%8b%e5%8d%884-18-41

记者 魏秧子

供图 石伟

深学编辑吴淼鑫